人民网
人民网>>台湾频道

岛内关注大陆官媒发布署名文章,台媒:“两岸推动民间交流的机遇期来了”

2025年10月29日10:23 | 222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陈立非】据台媒报道,在10月25日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后,大陆官媒连续3天刊发署名“钟台文”的文章,主张“只要不分裂国家,只要认同两岸都是中国人、一家人”就能坐下来谈,并提出统一利好。这引起岛内高度关注,有学者认为,北京正以复合型论述强化一中原则的历史脉络、法理基础。

三篇“钟台文”署名文章引发关注

新加坡《联合早报》称,中国大陆25日举办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大会,新华社26日发布署名“钟台文”、题为《台湾问题的由来和性质》的文章,细数自公元230年三国时期《临海水土志》留下关于台湾的最早记述,到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投降的历史,主张台湾自古属于中国。文章再次提出《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条款》,强调“中国从法律和事实上收复了台湾,台湾光复、回归中国,其地位问题已彻底解决”;主张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明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其逻辑前提正是‘台湾属于中国’,从国际法层面彻底排除了‘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台湾独立’的可能”。

27日,新华社再次发出署名“钟台文”的文章,题目是《两岸关系发展和统一利好》,除了提出统一的好处之外,也强调大陆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在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统一后,台湾地区现行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将得到充分尊重,实行‘爱国者治台’、高度自治”。

28日,新华社以《祖国必然统一势不可挡》为题再度发布署名“钟台文”的文章,全文分三大部分:两岸统一是民心所向、两岸统一是大义所在、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文章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祖国统一大势不可阻挡。统一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然”。

据台湾《经济日报》27日报道,台湾淡江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五岳表示,北京过去这段时间持续强化一中原则的历史脉络、法理基础论述与联结;如今明确提到“统一好处”等内容,显然在涉台议题上做了很多“近乎革命性的变革”。他认为,“十五五”规划时期为2026至2030年,这对中国式现代化和两岸关系的推进都是关键性的时刻。明年正式拍板的“十五五”规划,当中的两岸专章“一定是史无前例的重视”。张五岳称,从现在到明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十五五”规划前,是两岸推动民间交流、社会交流的机遇期。

台湾《联合报》28日称,“钟台文”意指中共中央台办刊文,可视为北京对台政策立场。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曾伟峯称,这些文章等同中共中央台办的正式发声,具有“一锤定音”的政治意涵,意味着北京正从定义“台湾问题”起步,进入推动统一进程的新阶段。

针对三篇文章的发布时机,曾伟峯分析说,今年以来大陆在外交、法律与宣传层面同时推进,例如,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国际场合强调“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从来不是一个国家,也绝不可能成为一个国家,这就是台湾问题的真正现状”,并援引联合国2758号决议强化法理主张;举办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活动,并将其纳入法定纪念日。曾伟峯说,“从外交到内政再到两岸,这是一套组合拳,把台湾问题的诠释权(历史与法理)牢牢抓在手上”。曾伟峯还称,“钟台文”文章语气偏软性,强调“只要认同两岸同属中国人,就可以坐下来沟通”,向台湾释出对话信号,同时向美国划定底线,“文章认为,台湾问题是两岸间的问题,美国不应介入,同时对台湾与美国各自传递信息”。

“提醒民进党当局‘回头是岸’”

针对“钟台文”文章,台湾陆委会27日声称,两岸关系的本质在于体制之争,“不能相融”。民进党政策会执行长、“立委”吴思瑶扬言“台湾不属于中国,台湾问题必由台湾人自己解决”。

国民党则表示,将持续推动两岸和平稳定的交流。对于两岸关系,国民党主席当选人郑丽文27日在新竹表示,国际情势变化快速,近来美方重要媒体与智库的报道凸显各界对两岸局势的高度关注,希望国民党能确保和平与安全,不要在2028年之前出现任何军事冲突或风险。

将接任国民党副主席的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表示,“钟台文”的文章可以解读为大陆对台湾释出的“最柔软姿态”。国民党“立委”陈玉珍分析称,这次大陆以“钟台文”为名发表文章,既是留个回旋空间,也是一次试验,再一次释出善意,但同时也提醒民进党当局“回头是岸”,这是表现硬的一面。

“大陆过去对台统一的政策宣示正慢慢在实现”

台湾政治大学东亚所特聘教授兼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王信贤表示,新华社的文章清楚呈现了一中原则、“九二共识”作为前提,这与人大常委会通过10月25日定为台湾光复纪念日等都是一脉相承的,并非单一事件。尤其最近大陆一直在谈“中国人的志气、骨气与底气”,强化中国人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王信贤认为,大陆过去对台统一的政策宣示正慢慢在实现,而且是逐步推动。

台湾亚太综合研究院院长汤绍成28日撰文称,新华社系列文章展示大陆的战略主导权,向赖清德喊话的意味明显。再看岛内政治版图,绿营支持度始终未过半,显示文化与族群层面的“中国人认同”在海内外已具显性多数。文章认为,北京选在此时发话,可能传递这样的战略信号: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绝非可议价的筹码。对内而言,“一家人”的论述意在以文化情感淡化政治对立,降低台湾民间对话的心理门槛;对外而言,则是对华盛顿一些人发出警告——“不分裂国家”是中方底线。

联合新闻网认为,大陆近期举办一系列台湾光复纪念活动,意在强化“必然统一”的说服力。《联合报》28日称,新华社文章“可视为北京预告加强促统的起手式”。《旺报》27日发表社评称,美国《时代》杂志近日刊出亚洲问题专家高德斯坦的文章,批评赖清德是“一个鲁莽的领导人”,美国应对他提出警告且予以节制,避免其危及台海现状。《美丽岛电子报》日前公布的10月最新民调显示,58.3%的岛内民众认为“恢复两岸谈判、放宽民间交流”是维护台湾安全、避免冲突的最佳方式;认同应每年增加预算购买武器以加强防务的仅占28.2%,连前述的一半都不到。这些国际研究机构或媒体的论述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力促赖当局应放下“仇中抗中”,寻求与大陆对话及交流,“台湾民意对恢复两岸交流、互相来往的期待也在升高”。《旺报》社评称,民进党“执政”9年多,坚持“抗中仇中”的结果是两岸团体旅游冻结、学术交流骤减,对大陆投资与贸易双双萎缩,对台湾传统产业与人民生活造成明显的伤害,可见“两岸不交流的结果,并没有给台湾带来什么好处,反而让台湾的路越走越窄”。

来源:环球时报

(责编:艾雯、贾文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