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莱猪”到“加牛” 食不心安笼罩台湾
新华社台北6月20日电 题:从“莱猪”到“加牛” 食不心安笼罩台湾
新华社记者陈君 尚昊
6月初再到台北驻点采访,发现一些餐馆在醒目位置张贴“本店使用台湾猪”的标识。店员一句话解了记者的困惑:“我们不用‘莱猪’啦!”
“莱猪”是台湾民众对使用莱克多巴胺(俗称瘦肉精)的猪肉的称呼。尽管岛内各界强烈反对,但民进党当局仍在2021年1月1日正式开放使用莱克多巴胺的美国猪肉与30月龄以上美国牛肉进口。
阻挡无效后,社会各界希望当局在进口“莱猪”时能明确标示含有莱克多巴胺,但仍遭当局拒绝。当局主管部门称,可通过标示产地来区隔。为留住消费者,很多超市、卖场、餐饮店挂出“台湾猪”“某某产地牛”等标识。
台北市光复北路一家卖场内,肉品区悬挂有“台湾猪”标识,表明不含莱克多巴胺(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台卫福部门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台湾已进口近2000吨美国猪肉及1700吨美猪内脏,各占进口肉品的近5%及14.5%。吊诡的是,台湾消费者文教基金会上月抽查市面上289件含猪肉成分食品,却找不到1件标示美国产制的猪肉商品。相形之下,进口量相当的法国猪肉尚可找到8件。这一结果,令消基会大感不解,质疑背后恐涉及“洗产地”,呼吁当局加强监管。
当初“莱猪”放开争议中,台当局祭出赴美查厂、新增货号、逐批查验、清楚标示、严格稽查等“进口猪肉全方位管理措施”,以求安定民心。
消基会董事长吴荣达说,两年来,美猪进入台湾食品市场的情况仍存在许多不明确环节,消费者难以得知这些猪肉流通过程与去向。
今年4月,台“食药署”又公布开放加拿大全牛龄牛肉进口的草案,引发消费者担忧。消基会的资料显示,2021年12月,加拿大再度传出有牛只感染牛海绵状脑病(俗称“疯牛病”),多国暂停进口加拿大牛肉。
台“食药署”评估认为开放加拿大全牛龄牛肉进口“风险可以接受”。台湾肉牛协会理事长张志名说,协会曾向“食药署”提出疑义,认为开放会影响消费者信心,也会影响岛内业者生存,建议暂缓,但未获回应。
6月15日,台行政管理机构拍板开放加拿大全牛龄牛肉进口。对此,消基会表示严正反对,并称若当局执意不顾民意,将呼吁消费者发起拒买行动,捍卫民众食安健康权益。
自诩“最会沟通、聆听民意”的民进党当局,为何屡屡违背民意,不顾潜在风险开放可能存在问题的食品进口?台行政管理机构发言人林子伦表示,开放加拿大全龄牛肉进口对台湾“国际参与”有所帮助。
那么具体是什么帮助?台对外交往部门主要官员李淳说的就比较明白了:加拿大明年将担任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执委会主席,开放加拿大全牛龄牛肉进口,对台湾加入CPTPP会有“正面效果”。
《联合报》质疑,从“莱猪”“核食”到“加牛”,开放理由都是“国际参与”。在民进党当局眼里,台湾人的健康一斤值几元?“国际参与”与民众食安是两回事,为何要用“国际参与”的空头支票来牺牲民众食安?中国国民党籍民意代表赖士葆则说:“如今‘莱猪’吃了,加入国际组织还没个影子。”
就在美猪流向不明之际,为压低猪价,减少通胀压力,台当局农业主管部门推出每公斤补助6元(新台币,下同)的措施鼓励业者进口外国猪肉,预计9月底前补贴5万吨。
《联合报》社论指出,进口猪原本就有价格优势,且台湾养猪业者不得使用瘦肉精,当局竟用纳税钱补助进口猪肉,这是对台湾猪农的双重打击。
台湾民众常食用的海产也开始阴影笼罩。今年1月,日本政府将福岛核污染水的排放时间定为“今年春夏之际”。台“原能会”近日表示,部分核污染水最快在排放后一两年到达台湾海域,最大浓度影响为排放后4年,但对台湾“没有辐射安全影响”。
6月13日上午,台湾多个团体近百人在“日本台湾交流协会”所在地举行记者会,抗议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计划。与会团体坚决反对进口日本“核食”,反对日本排放核污染水。
中国文化大学教授程仁宏撰文指出,如果核污染水中仍有放射性物质残留,其将聚集于食物链,长期累积将伤害人体健康。民进党当局应主动积极为消费者的食安把关,强化进口食品、渔产等辐射监测作为,这是责无旁贷的责任。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