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台湾频道

“可爱的‘团团’,你要加油!”

——两岸同胞期盼大陆赠台大熊猫早日康复

本报记者  柴逸扉
2022年11月11日08:5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图为大陆专家魏明(左)与吴虹林(中)在台北动物园探望“团团”。右边为台北动物园保育员吹着哨子给“团团”做训练。
  台北市动物园供图

“‘阿团’你是我的开心果,祝你平安健康!”“可爱的‘团团’,你要加油!”……在台北动物园大熊猫馆内,留言墙上粘满了游客们祝福大熊猫“团团”早日康复的贴纸。尽管最近无法现场目睹“团团”的芳容,但游客们依旧表达着对它的喜爱与挂念。

不久前,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因癫痫发现脑部病变坏死,疑似罹患恶性脑瘤。“团团”的病情牵动着两岸同胞的心。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两名大陆专家近日赴台探视“团团”。两岸专家已达成共识,对“团团”以舒缓治疗为主,目前“团团”身体状况逐渐向好。

携手照护

得知“团团”患病的消息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9月下旬即成立专家组,与台北动物园保持密切联系,持续关注“团团”的治疗情况,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10月27日下午中心收到台北动物园请求协助的邀请函后,选派两名专家赴台参与“团团”的治疗和护理。11月1日,在大熊猫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科研繁殖等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吴虹林和魏明抵台。

魏明表示,到达台北后,他们一下飞机就前往动物园看望“团团”。“这几日,我们每天与‘团团’的医师、保育人员交流有关情况,共同治疗和护理‘团团’,把观察到的最新情况、用药后的反应等反馈给大陆的专家团队,在共同商讨其病因后,提出治疗和护理方案建议。”

专家们认为,“团团”的病因还需要进一步准确判定,但“团团”眼下的身体状况暂时不适宜再进行麻醉和侵入性检查。鉴于“团团”身体状况逐渐向好,专家们与动物园交流后达成共识,未来一段时间将继续采取舒缓治疗方式,同时根据病情实时调整治疗方案,并积极追溯病因,争取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共同关心

今年8月中旬,台北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发现“团团”行为与以往不同,食欲也不太好。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后,医护人员发现“团团”脑部出现病变。获悉“团团”病情后,岛内民众纷纷来到台北动物园的大熊猫馆,给无法与游客见面的“团团”加油打气。

台北市民赖先生一家四口都是“熊猫迷”。他们从新闻上了解“团团”的相关信息后,曾多次来到展馆的“团团我想跟你说”留言板前写下祝福,祝愿“团团”早日康复。“岛内民众都还挺喜欢大熊猫的,很多人都在留言板上写下‘早日康复!’‘阿团你最棒!’之类的祝福语,还有民众会画上可爱的大熊猫图案。”赖先生告诉记者。

在社交平台上,“团团”的健康情况同样牵动着两岸同胞的心。每当台北动物园更新发布有关“团团”健康状况的帖文时,几小时内就有近万人浏览。有台湾媒体则在短短24小时之内连续发布了10多篇介绍“团团”最新情况的文章。在大陆新浪微博上“大熊猫团团”的超话栏目,两岸网友共同为“团团”打气。有大陆网友表示,感谢台北动物园对“团团”的悉心照料。

“团团”生病期间,有民进党当局官员口出不逊,声称大陆可以将生病的大熊猫“拿回去”,事后相关部门还为其遮羞说这是“口误”。对此,岛内各界并不买账,该言论引发大家的批评。台北市前市长郝龙斌指出,台北就是“团团”“圆圆”的家,有人说要把“团团”送回去真的很荒谬。与其说是“口误”,不如说是“可恶”。国民党台北市议员秦慧珠说,“团团”“圆圆”是台湾民众的家人,现在生病了,更需要多一些尊重和关怀。

友好使者

“团团”“圆圆”自2008年在台北动物园安家以来,深受广大台湾同胞喜爱,成为两岸交流的友好使者。在两岸专家共同努力下,“团团”“圆圆”分别在2013年和2020年顺利生产幼崽“圆仔”和“圆宝”,组成幸福美满的小家庭。

在台北动物园,园方为它们一家四口设立了单独的大熊猫馆。馆内不仅有大熊猫起居、玩耍的场所,还设置了大熊猫保育介绍展区、大熊猫主题的文创产品商店、大熊猫主题餐厅等。在所有场馆中,大熊猫馆的人气最为火爆,经常需要预约或排队。

今年8月,“团团”“圆圆”迎来18岁生日,台北动物园为这对“寿星”举办了生日庆祝活动。许多“熊猫迷”手持大熊猫玩偶、头戴大熊猫发箍前往台北动物园为它们庆生,并用相机和手机记录下“团团”“圆圆”的生日派对。还有很多民众在线上观看了庆生活动,并送上生日祝福。

台湾孙文学校北院院长林定芃认为,“团团”“圆圆”一家已成为融洽两岸同胞感情的使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大陆与台湾连接的纽带。两岸同胞一起关心“团团”的健康情况,更表明了两岸同文同种、同根同源,“两岸一家亲的内涵永远不会改变”。

有台媒表示,两岸同胞共同关心“团团”、两岸专家协力救治“团团”,正说明即便当前两岸关系遭遇民进党当局的政治阻隔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两岸同胞交流交往、沟通合作的大势不可阻挡。希望两岸双方能有更多类似的“温馨正面的交流”。

(责编:艾雯、徐祥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