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漢服愛好者帶你“穿越古今”
兩岸漢服愛好者一起登台演出。 |
島內民眾與兩岸漢服愛好者合影。 |
“著交領,掩右衽,是漢唐是過往”“漢衣冠,禮儀邦,這文化我承擔”……這首《漢衣冠》出自台灣知名作詞人方文山之手,近日在台灣桃園虎頭山由兩岸漢服愛好者共同唱響。唐朝花燈、宋朝夜市、明朝巡游……兩岸漢服愛好者帶領當地民眾沉浸在古意盎然的環境中,體驗提燈游園、蹴鞠、投壺等傳統文化活動,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島內民眾熱情響應
由方文山發起的漢服文化周自2013年起在浙江西塘舉辦,逐漸發展為大規模呈現中華傳統服飾和禮儀文化的文化節,累計吸引上百萬漢服及傳統文化愛好者參與其中。漢服文化周展演團隊40余人近日首度赴台,與台灣的漢服愛好者展開交流。
10多天時間內,展演團隊接連在桃園帶來多場漢服體驗活動,包括“漢服有禮”舞台劇、漢服衣冠禮樂秀、漢服婚禮等。在“漢服之夜”演出中,大陸漢服愛好者還唱起了越歌(指越劇的戲歌)和滬劇,並以古箏琵琶合奏的方式演繹台灣經典老歌。
眾多島內民眾圍著演出舞台專注欣賞,不時發出“好美哦”“蠻有趣”等贊嘆。當漢服展演團隊手執羊角燈、花瓶燈、滾燈車等傳統花燈開始巡游時,熱情的民眾一路相隨,並紛紛排隊同展演團隊合影留念。
虎頭山游園活動中,古風市集一字排開,售賣珠釵首飾、竹編提燈、特色香茗等,攤位布置古色古香,台灣攤主也個個身穿漢服。“這身漢服是我自己買的,發型也是我自己做的。”有店家笑著對記者說。現場還設有漢服妝造體驗攤位,欣賞過精妙漢服展演的民眾,也爭相挑選心儀的漢服造型,加入漢服游園的隊列。
漢服推廣漸成風尚
游園活動現場也活躍著不少台灣資深漢服愛好者的身影。有人告訴記者,多年前自己因為喜歡看大陸古裝劇,開始關注傳統服飾,隨著各種短視頻平台興起,在漢服博主的介紹和推廣下,也開始從淘寶等平台購買衣飾,嘗試不同形制的漢服。早在10多年前,台灣便有漢服活動,近年更有越來越多人愛上漢服,相關活動也更加豐富。
大陸漢服設計師唐侯翔參與西塘漢服文化周約有十年之久,他告訴記者,很多台灣的愛好者是通過文化周開始了解漢服,漢服文化周已成為兩岸漢服愛好者的文化交流平台。這次來台灣展演,他結識了不少喜愛漢服的台灣年輕人。“初次接觸漢服的人,有些可能是抱著看Cosplay(角色扮演)展的心態,但深入了解后,他們會明白兩者有本質區別。漢服源自我們自己的文化,是現代人穿上了傳統的服飾。”唐侯翔說。
來自寶島的漢服愛好者文歡觀察到,漢服文化在台灣有越來越蓬勃發展的趨勢,不但在傳統節日時會有相應漢服活動,有些上班族在日常穿搭中也會融入漢服元素。文歡告訴記者,她從小受家人影響喜愛布袋戲,長大后接觸到布袋戲Cosplay劇團,跟著他們去西塘漢服文化周表演,穿著漢服飾演布袋戲中的角色。“這樣搭起來也別有一番風味。”她說。
“家裡長輩是念歷史系的,我小時候就讀到過相關書籍,但沒有親眼見過漢服。后來有機會去漢服文化周表演,之前在歷史書上讀過的內容,就擺在我眼前,就覺得真的太厲害了,從此愛上了漢服。”文歡說。
兩岸同好攜手傳承
唐侯翔說,如今漢服文化在兩岸影響力日漸增強,今年央視龍年春晚上也出現了漢服節目,更驚喜的是用傳統紋樣當主題。“作為漢服設計師,節目裡面很多紋樣我都畫過,在電視上看到,真是感到與有榮焉。”
西塘漢服文化周從第一屆的10多項活動,發展到近幾屆的約30項活動,規模不斷擴大,輻射力也逐漸增強。在兩岸漢服愛好者看來,漢服文化周儼然是漢服界的盛事,也是漢服愛好者暢敘情誼的聚會。“每年去西塘參加活動,我們都感覺像過年一樣,特別熱鬧和親切。”大陸漢服愛好者紛紛對記者表示。2023年底,第11屆西塘漢服文化周活動中,來自台灣多地的漢服愛好者也熱情參與,與大陸漢服愛好者共話傳承。
大陸影視劇演員庄翰對記者說,他入行8年,接觸漢服7年,穿過從漢朝到明朝很多形制的漢服。“對漢服接觸多了,不知不覺地就愛上了它,后來也陸續學習了很多禮儀和國學方面的知識。”庄翰說,“除了連續多年參加漢服文化周,我也會在多個場合推廣漢服。現在不少喜歡漢服的家長,也會帶著自家孩子一起穿,曾經有3歲的小朋友和我一起參加漢服走秀。”
大陸越劇演員張羽萌在虎頭山游園活動中表演越歌,並展示水袖技藝,引得民眾陣陣喝彩。“6年前我開始接觸漢服,去年起在越劇《新龍門客棧》中飾演‘老板娘’金鑲玉。越劇和漢服都是中華傳統文化,有很多共通之處。平時我一邊演戲,一邊宣傳漢服,希望帶更多觀眾領略傳統文化之美。”她說。
(本報台北3月1日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