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別樣方式打開《茉莉花》——一位台灣音樂教授的藝術輔療探索

2023年10月28日11:27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新華社福州10月27日電 題:別樣方式打開《茉莉花》——一位台灣音樂教授的藝術輔療探索

  新華社記者劉暢

  “《茉莉花》這首民歌屬於中國傳統音樂的徵調,徵調式樂曲活潑歡暢,具五行中的‘火’性,讓人心情愉悅、益氣安神。”這是台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教授賴錫中為他的藝術輔療對象開出的“音樂處方”。

  這位致力於中國民族音樂輔療研究的音樂家認為,中國音樂的“五音”與“五行”一一對應,也關聯著人體五臟,可感染、調理情緒,促進身心健康。他所從事的“藝術長照”工作,是不少台灣藝術工作者探索的新領域與新職業。

  賴錫中正在福建參加“兩岸文化聯誼行”活動,日前向新華社記者談起他的中國民族音樂探索之路。

  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賴錫中從小喜愛音樂,年少時家裡希望他做水電工貼補家用,但他偏偏用辛苦做工賺來的錢苦學二胡,又如願考入台灣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

  取得音樂碩士學位后,賴錫中入職高雄市的民樂團,后擔任團長。上世紀90年代,兩岸文化交流熱潮興起,他曾率團赴大陸多個城市巡回演出。

  “那時樂團間的樂譜是流通的,我們排演了京劇《杜鵑山》中《亂雲飛》選段的民樂版,難度非常大,在北京音樂廳演出非常成功,還去了哈爾濱、上海等城市巡演。”回憶起當年登上大陸舞台,賴錫中仍難掩激動。

  從樂團辭職后,賴錫中走進台南藝術大學成為講師。第二年就晉升副教授,他卻決定讓自己“變回學生”——考取了福建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工作日在台南教書,寒暑假則師從民族音樂學家王耀華,主攻儒家傳統祭祀音樂。

  從小聽著台南孔廟祭祀音樂入迷的賴錫中告訴記者,台南孔廟的祭祀音樂與台灣其他孔廟不同,添加了中國古老的器樂曲調“十全腔”。“十全腔”是清代道光年間自閩浙一帶傳入台灣,並進入台南孔廟的禮樂體系。作為閩台同源的傳統音樂,對它的整理記錄是兩岸音樂史研究的共同課題。

  30多年來,賴錫中對台南孔廟祭樂的研究從未中斷。他認為,有社會責任的研究者應走出象牙塔、走入民間。以藝術促進健康,就是他正在深耕的新事業。

  台南藝術大學遠離市中心,賴錫中發現,學校附近社區的年輕人幾乎都出外工作,空巢老人比例很高。於是,一個“藝術陪伴”計劃在他腦海中生成。“2017年開始,我們把音樂課堂搬進了社區。”

  “課程分為兩部分,一是讓學生教老年人一種音樂行為,如唱歌、舞蹈、打鼓,二是請老人教年輕人,可以是本地歷史、非遺制作,或講故事。”他說,互學效果好過單向學習。

  有關統計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65歲以上人口逾420萬,約佔台灣地區總人口的17%。如何幫助老人幸福安度晚年,是兩岸共同關注的課題。

  “音樂是一種特殊的康復力量,藝術陪伴、藝術輔療和藝術長照分別對應不同階段的長者照顧。”賴錫中說,在他主持的台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讓高齡者有幸福感地“優雅老化”是專門的研究課題,中國傳統的“五行”學說和經典民歌旋律給了這項研究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支持。

  賴錫中與同業人士成立了藝術長照協會,通過培養“藝術長照師”,讓藝術輔療有了更多的實踐。此次到福建參加“兩岸文化聯誼行”活動,他希望有機會分享這方面的經驗與思考。

  音樂不只是表演,更具有陪伴和輔療功能。這位致力於中國民樂傳承的寶島音樂家,正以新的方式“打開”傳統經典。

(責編:曹欣悅、吳成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